APT(Amide Proton Transfer)酰胺质子转移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开启了磁共振分子影像学的新篇章,又被很多科学家称为“穷人的分子影像学技术”。
什么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APT是一种新型的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成像技术。它可在分子水平探测疾病变化,提供影像基因组信息,并可指导定位病理活检,还能结合多种影像检查方法,提供多方面综合信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临床应用简便——无创、无辐射、无需注射对比剂。
扫描设备与方法:设备采用Philips Achieva TX 3.0 T M R成像系统,32通道高分辨头颅线圈。取仰卧舒服体位进行扫描。
方法:后处理系统测量以下数值:最大值(APTwmax)、最小值(APTwmin)、平均值(APTwmean)得到APTmax图、APTmin图、APTwhole图。
APT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前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高低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脑肿瘤治疗后的评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辅助诊断、脑卒中。随着APT技术的不断成熟及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APT成像技术现已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方面得到了初步应用,如子宫及前列腺病变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总之,由于其无电离辐射及无需注射对比剂的特点,在疾病诊断、个体化治疗(如手术,放疗和局部化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一、APT在脑肿瘤的应用:
1、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胶质瘤的准确分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APT可以帮助脑胶质瘤进行术前分级诊断,且对于脑胶质瘤肿瘤细胞浸润边界及瘤周水肿有无肿瘤组织进行判断。
2、脑肿瘤治疗后的评估:
1.常规的磁共振扫描技术,包括增强扫描,对于肿瘤复发和放疗引起的组织坏死经常无法区别。增强后,两者都会强化。而利用APT扫描,则可以通过比较APT加权图及测量APTw值来进行鉴别诊断。
2.脑胶质瘤术后评估:可以作为术后复查项目,评价术后病变切除情况、有无肿瘤复发、治疗效果的评估等。
病例:患者48岁,7年前右眼眶占位,行肿瘤切除术并放疗,此后肿物反复复发、反复切除。如上图所示,T1增强显示明显强化的病灶,如何区分到底是肿瘤复发还是放疗引起的坏死呢?通过第四幅APT扫描图就可以很轻易的区分,APT图像显示病变区APTw值和正常脑组织一样,考虑放疗后组织坏死,无需再次进行手术。
二、AP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
既往将DWI-PWI错配作为急性期脑梗塞缺血半暗带存在的标志,然而近期的研究这一概念是有缺陷的。基于APT的pH成像可用于将DWI-PWI错配细分为少血和酸中毒区域,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预后急性卒中患者。
三、鉴别出血和缺血:
通常这对于CT来说,不是问题;但当我们试图对中风患者一站式MRI检查时,区分出血和缺血非常重要。因血液中游离蛋白质的存在,出血APT呈高信号,而缺血呈低信号。
目前,APT在许多临床常见疾病的应用中展现出良好前景,相信APT成像随着研究的深入,它会为临床诊疗带来更多应用的可能性。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率先在疆内引进飞利浦超导超高场强3.0T磁共振成像设备,并同时在疆内首先开展APT技术,现已完成APT扫描百余例,并以该技术成功申报自治区课题。医院评审通过111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对实施情况进行了追踪。新的技术将对临床的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让患者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