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

医院新闻
新医·记忆 | 寻找新医人共有的红色印记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一代又一代新医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用青春和奉献书写了新医的光辉历史,为新疆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漫漫征途、初心不改!新疆医科大学开展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在全面推进校史档案资料抢救性保护之际,大学官微从即日起将陆续推出“新医·记忆”专栏,带您重温新医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量宝贵的红色档案,深入了解具有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实物资料,共同追寻老一辈新医建设者的奋斗足迹,感受一代代新医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

新疆医学院第一期新生开学典礼

(1956年)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新医精神

让我们担当使命、奋发有为

奋力谱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邵达,1911年出生于江苏泰兴,中学毕业后考取南通医专,后转入南洋医学院就读。求学期间参加抗日军团,并随上海红十字会参与战地医疗救护工作。1935年返回泰兴后,与当地爱国志士创办了报刊,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底,历经波折抵达延安投身革命。

邵达与师生一起参加学院绿化义务劳动

1944年,延安保育院的孩子患“百日咳”,上级指派邵达诊治。“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是他的工作岗位,什么时候需要他出诊,他都随时赶赴现场。”邵达经常徒步翻山越岭、爬坡下沟、送医上门。期间,延安地区流行一种“吐黄水病”,邵达为了查清病因,就到当地各住户进行调研,发现“吐黄水病”患者均系生食酸菜过多所致,于是他和其他同志一道,向群众宣传饮食卫生的常识,此后当地“吐黄水病”便绝少发生。

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群英劳模大会上,邵达作为医务界和人民群众推选的代表,受到隆重表彰,这是人民群众对他突出的贡献给予最好的报答和肯定。

邵达在新疆医学院开工动员会上讲话

1954年9月,邵达从西北军区卫生部调至新疆负责筹建新疆医学院,筹委会贯彻“边建院、边办学”的方针。1956年1月邵达出任新疆医学院第一任副院长,是新医的创始人之一。

建院初期,邵达同志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医疗、科研、后勤方面,他将收购的农舍简单整理,即作为办公用房,晚上就搭起行军床在办公室睡觉。他作风正派,艰苦朴素,对工作极端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邵达同志对新疆医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呕心沥血,是广大职工敬佩和爱戴的好领导。

邵达(左五)和苏联专家在一起

2023年9月21日,新疆医科大学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校史馆前期准备)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专程抵达苏州,在简朴干净的家中,见到了建校元老邵达同志的儿子邵次男。老人深情回忆起邵达和郭素琴(原乌鲁木齐中医学校校长、邵达夫人)的生前事迹,谈起父母对学校建设发展的付出与无限热爱。

在谈到周恩来总理亲自签批任命邵达同志为新疆医学院副院长时的光荣与使命,谈到父亲在建院初期的艰难岁月里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的点滴事迹,甚至在生命弥留之际提出把遗体捐献给学校用于医学教育的崇高精神,邵次男老人数次哽咽。从他的讲述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邵达等老一辈新医人身上具有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

邵次男老人及其家人将邵达和郭素琴生前使用过的珍贵物品捐献给了新疆医科大学。

这一件件物品串联起了新医的历史记忆,承载着新医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恩来总理亲自签批的任命书

邵达同志在延安时配发并一直使用的听诊器

邵达同志生前随身携带的公文包

郭素琴同志使用的针灸包

郭素琴同志生前佩戴的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