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

媒体聚焦
【媒体视角】跨越3351公里 援疆医生妙手仁心温暖边城

3351公里是武汉到乌鲁木齐的总里程,也是援疆医生万黎离家的距离。

47岁的万黎是武汉协和医院胸外科专家,2022年3月1日,他作为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医疗专家来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担任心胸外科主任。初到新疆,他还没有来得及欣赏本地的风土人情,便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到新岗位的第一台手术,是万黎来新疆之前通过远程会诊确定的。那时,援疆的名单也刚刚确定。病人是一位早期肺癌患者,万黎到岗后第一时间和病人见面,和家属沟通,很快确定了手术方案。“我们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这是一个小切口的微创手术,利用胸腔镜的辅助,将有病灶的肺叶精准切除。”万黎告诉病人,相较于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切口更小,疼痛感也轻。他的话,缓解了病人多日的焦躁,术后的每次复查,病人总会谈起万黎主任给予他的力量和勇气。

“我们医院在治疗肺部肿瘤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大部分采用的是传统开放式手术,万主任来了之后,鼓励我们积极开展微创手术,现在大约有95%的手术可以通过微创完成。”心胸外科主治医生李元明介绍说,为了提高心胸外科的诊疗水平,万黎制定了详细的科室规划,管理与业务双管齐下,每一个阶段都设有目标。他每个月给科室的医生们上一堂课,将先进的治疗理念普及给科室医生,鼓励医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入病房、讲实操、做演示……万黎来到医院的日子,所有的人都收获良多。李元明作为万黎的“徒弟”,经过半年的培训,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大部分手术。万黎来医院仅仅半年时间,心胸外科的手术量、病房使用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李元明看来,万黎教给他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手术技术,更是医者的仁术与博爱。

“万主任用高超的医术医好了我爱人的病,用高尚的医德温暖了我们的内心。”这是来自患者家属感谢信中的一句话。2022年3月,一名王姓患者体检中发现肺部有阴影,便挂了万黎的号,万黎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经验,发现病人属于肺癌早期,建议立即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看到病人惊愕痛苦的表情,万黎赶忙宽慰病人:“您不必担心,我是武汉协和医院的援疆医生,类似这样的手术我们已经成功完成了五六千台,愈后效果十分理想。”一听是自己家乡来的医生,患者亲切感油然而生,对疾病的恐惧也消除了大半。由于治疗及时,这位患者身体恢复得很好。

医生这个职业往往和病人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陪伴家人的时间。2022年7月10日是古尔邦节,万黎利用假期回到武汉,没想到刚刚到家就听说父亲出现了呼吸衰竭等症状。“那时父亲的症状已经比较严重了,此前他害怕影响我的工作,隐瞒了病情,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万黎遗憾地摇了摇头。

那一次,万黎很想在家多待几天,但是想到新疆还有很多病人等着他手术,他安顿好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到了乌鲁木齐,“只要我站在了手术台上,我的脑子里就只有手术。”

2022年7月26日,万黎接到家人的电话,父亲已到了弥留之际。飞机、汽车,经过9个小时的辗转,万黎来到了父亲身边。遗憾的是,此生,他和父亲的缘分只剩下了半个小时。

能拯救陌生人,却不能拯救自己的亲人,这种痛难以言喻。万黎静下来的时候也会后悔:“我毕竟研究的就是这方面,如果当时我电话再打的勤一点,我也不会失去父亲。”

被问及援疆结束后还会来新疆吗,万黎斩铁截钉地说:“那肯定要来,我对这里的人民是有感情的,只要他们需要我,我随时都在。”谈到对于新年的期许,万黎表示,要竭尽全力带好心胸外科的队伍,把先进的医疗技术留下来。

闻令出征,勇当先锋,许许多多像万黎一样的援疆医生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洒下壮志豪情,一年又一年的用大爱为边疆的人民架起健康的桥梁。